前几天,收到一位姑娘在后台的留言,她说:Rosy啊,看你成天像打了鸡血似的、热气腾腾,好生羡慕。我现在做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想离开,但是又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每天都活的不开心,该怎么办呢?
其实,我想不止是这一位姑娘,和一份不喜欢的工作打交道,应该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痛点”吧。
不否认,这世上总有一些lucky dog可以选择一份你侬我侬看对眼的工作,把兴趣和事业玩的666。但是更多的,恐怕是像你我这样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工作就是工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不喜欢,不开心,想到就会偏头痛,却迫于生计,还是要乖乖上班。
不信你问问月入3万的煎饼大妈,即使收入超许多985高材生一大截,她们又何尝真的在享受?
单调、重复,无趣,缺乏成就感…每一个因素都会谋杀掉你对一份工作的热情,久而久之,你便如困笼之兽,每一个细胞都叫嚣着想离开。
此时若能挥手拜拜、大步离开当然是最好,但现实中,我们有家得养,有事得做,往往并不能来去自由,那么,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去面对一份不喜欢的工作呢?
1
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吧。
熟悉我的小伙伴们应该多多少少了解,我是一个从小镇努力走到一线城市的“伪学霸”,高中、大学时期读的都是文科,以为自己将来会是一个“以笔为刀,以梦为马”的小文艺青年,亦或是“CBD杜拉拉”式的外企白领。
但是命运啊,就是这么的神奇。在大学里或许是被文学工作者的酸腐气熏的肝疼,就业时我另类的挑了商业方向走。一不小心,第一份工作就定格在我做梦也没想到过的职业:“销售”上。
坦白说,在既有的认知框架里,我对“销售”的概念还是非常欠缺的,形象也停留在那些走街串巷,巧舌如簧,类似卖房卖保险的社会人士上,再加上骨子里的漠然,性格偏静、不爱social,这份工作对于的我来说,简直是“极限挑战”。
签三方前,我甚至很认真的问了人力,合同是不是必须要至少签三年。因为,彼时的我,打心眼里觉得和这份工作相距太远,以及我不会在这里待很久。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在被迫出去跑客户、做单的过程中,我受到不止1万点的暴击,从名牌硕士到扫街小妹的落差,更让我常常怀疑人生。
但因为深入第一线,我发现,毛爷爷说的金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何等明智。真实的销售才不仅仅靠着一张嘴,更得是一个会协调多方资源的产品经理,高效率的项目经理,善于掌控全局的策划高手。无论遇到什么人,什么样的状况,都能应付自如。
虽然这些认知并不能让我对这份工作由路人转粉,但是却让我真切的感受到自己之前对这份工作的设想是多么浅薄和可笑。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刻板效应”(effect of stereotypes),指得在没有进行实质性的交往前,就对某一类人产生了一种不易改变的、笼统而简单的评价。
这种方法好的作用是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记忆事物或者对某一个事物有个初步的印象,但,糟糕的点在于,让我们过于依赖那些保守的、刻板的印象,尽管那些印象,有时不过是根据一些不真实的简介资料胡编乱造的偏见。
而我显然在第一份工作里就中了“刻板印象”的毒,在未接触实质的工作前就因为偏见而产生浓厚的排斥心理,于是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自然屡遭滑铁卢。
不过,通过这段经历,我倒是看穿了一点:所谓的“不喜欢”,纯粹是一种个体主观感受,容易被“认知陷阱”误导,被不良情绪放大。
那些口口声声说不喜欢自己工作的人,也不尽相同:
1、一种是真不喜欢,对于这种无需唇舌,他们也不会纠结痛苦,因为人家一分钟也不想在原来的环境里待下去,心沉如铁;
2、还有一种不喜欢,是对现在的工作,虽然不满意,又不是很不满意,徘徊在走和留的边缘里,这类才是真正需要处理好和一份不那么喜欢的工作打交道的人群,也是今天我想讨论的主体。
对于他们,我觉得第一要务是去学会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被“不喜欢、不想上班”之类的负面念头牵着走。
知识达人萧秋水曾经画过一个知识图谱,他认为选择一份工作主要有:行业,公司,地域,收入,环境,发展空间等。
不妨把你讨厌的那份工作列上去,看看它是否真的如你口中说的那般不堪。如果是,没什么好说的,当断即断;如果不是,恐怕就需要我们调整认知,到底是工作不好,还是我们的状态不对。
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是不喜欢“这份工作”,其实你只是不喜欢“工作”这件事而已。
有点扎心,但很抱歉,就是这样。
2
进一步看,如果你确信已经充分认识“这份工作”,并且依然不敢兴趣,又不能立马闪人,这种情形下,该怎么过呢?
有的人会说:得过且过呗,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反正不喜欢又不会久待嘛,何必那么认真?
唔,貌似也行得通,工作嘛,自在人心,没有人强悍到非按着你的头往下走。前几天新闻报道某位女员工,入职三天就宣布怀孕,休完产假后随即提出辞职,同事愕然,老板傻眼,然而根据《劳动法》也不能拿人家怎么着…
可是,如果你是上文说的“徘徊者”,对这份工作还有一丝眷恋,我会建议你还是要付出一点心思。
回忆起当年入职后最难的磨合时光,即使在我被第一份极不合适的工作碾压的体无完肤时,也从未想过放弃。一个极蠢极单纯的念头一直鼓舞着我:即使我要走,我也希望离开是主动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末位淘汰、被动辞退的羞辱。所以,做啊做,居然第二年和第三年就开始连续拿A。
即使不喜欢,也要把关键的事做好,这是我的态度。
就像日剧《校对女孩》。女主角河野悦子立志要做景凡社时尚杂志《Lassy》的编辑,但连续面试了六次都以失败告北。终于到第七次了,杂志社校对部的部长看中了她,她终于可以来到dream company工作了,可坑爹的是,录取她的竟然是跟时尚编辑没有半毛钱关系、无聊死板的校对部。
换做别的人,可能一哭二闹三上吊、甩手不干了,可是河悦姑娘并没有放弃,反而比一般人更努力,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业绩,能让部长看到她,争取更多的机会。
即使做的工作并不是自己想要,但还是每天认真的打扮,让自己看起来精神奕奕。
用心、积极和乐观的对待每一个细节,主动加班学习,实地考察,不管能否被看到、能不能被夸奖,总是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
尽管和其他人一样面对贫乏枯燥的工作,也会设法做出自己的风格,比如给作家写便签纸交流、制作模型等等,还受到了作家的好评。
在河悦身上,我从来没有看到气馁,而是眼里有光,即使是一份平凡不起眼甚至从内心里并不真正喜爱的工作,她依然能很好的坚持下去,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真的有种莫名的感人。
我见多了那些年轻人,他们自诩爱玩爱折腾,好像很酷很屌,但就像一种没有脚的鸟,从不肯踏实的落地,总是习惯走一地换一炮,而不去认真思考: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以及,没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才是生活的真相。
所以,如果暂时不打算离职,怎么对待不喜欢的工作,借用河悦的一句话总结吧:“我认为人生中没有哪件事是徒劳的,即便不能得到夸奖,不能被人认可,至少我希望竭尽全力做好能做的每一件事”。
3
当然我也并不鼓励无理由的死撑,没有什么工作注定是要做一辈子的。
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40%毕业两年的人,曾在工作半年内离过一次职;毕业3年的人平均雇主数为两个,8%的本科生毕业后有4个及以上雇主。毕业两年内不换工作的人不足四成。 ”
所以,如果现在的工作确实觉得不那么如意和顺手,时机成熟了,那么接下来,就需要我们做出判断,“留” 或 “走”,并据此来制定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如果“留”,那就收起之前的玻璃心和不满,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多向前想一步,小到领导的一个眼神举动,大到一个项目的争夺取舍,步步为营。
如果“走”,那就从打算离开的那一刻起为逃离目前的这份工作做好万全的准备,想清楚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能做什么,然后多接触这个行业并虚心向这个行业的人请教,尽可能的及早融入另外一个圈子。
包括经济上也做好准备,俗话说“转行穷三年”,你总得为你的转型买单;还有心理上的调试,毕竟没有一份工作天生是我们个人量身打造的,总有A面和B面,我们可能是被它的A面吸引来,但实际上也不得不承受它的B面,应了那句:“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具体怎么做,我这里有一些小建议:
1.努力在现在的工作中挖掘“价值感”
很多年轻人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眼高手低的局限,觉得现在的工作太low体现不了自己的价值。其实,恰恰相反,任何一个工作如果做到极致,都会塑造出“匠人感”。
朋友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他说,产业园每天有数千份快递寄到,常常有几十个快递员在门口招揽,但唯独只有京东的一个快递小哥,能每次准确的喊出同事们的名字,及时找出大家需要的物品,节约时间和精力。
很快,快递小哥就爆红了,园区内人人皆知,人力姐姐还特意给小哥制作了一面锦旗,表扬他优秀的服务能力。母公司京东也知道了,自然少不了满屏的小红花。
细细想来,小哥并不比别的快递员在基础能力上强悍多少,难得的是,他在完成快递使命的基础上,赋予了自己对快递行业的理解和思考,让整个流程更顺利,让感知更人性。而这恰恰是我们在日一复一日的工作中最容易忽视的。
不妨从现在起,跳脱“底层思维”,想想除了提供最基础的服务外,还有哪些,我可以发挥,并从中榨取价值,获得成就感和成长。
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既提高了你的能力,老板开心,客户满意,如果能转化成好的项目成果,还能成为你日后的谈资;另一方面节约下来
BirKim Copyright © 2011-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佰俊厦门猎头 版权所有;厦门猎头公司(佰俊人才服务许可号:350200RL1108),邮箱:957489132@qq.com,客服:4000809881;
工信备案号:闽ICP备2022001179号-1;公安备案号:闽公网安备35020602002423号